logo 记录教育每一天
打开客户端

守护乡村孩子的梦想之芽

中国教育报 周少伟

2020-05-13 17:10

分割线

“我梦想,故世界像我梦想的那样存。”法国哲学家加斯东·巴什拉曾用一句关于“梦”的描述,道出了寻梦、逐梦的生命成长之法。梦想之于教育,如生命之活水,它能赋予儿童相信世界无限可能的力量。多年来,作为偏远乡村小学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民乐小学的校长,我努力创设与构建了梦想教育体系与平台,唤醒乡村孩子内心深处敢于做梦、勇于追梦、努力圆梦的力量,让他们去创造、去张扬。

    从不可能到可能——

    创编传统文化,登上春晚大舞台

2014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场景常常浮现在我记忆深处:那一天,在演播大厅的舞台上,灯柱交错,音乐袅袅,著名演员张国立打着快板,用喜庆的曲调唱出了年味浓浓。而与其同台的,正是来自南海民乐小学的4名小演员。他们带着岭南民间传统艺术大头佛,在摇头晃脑的俏皮表演中,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目光。

当时,我带队从北京回来,有人问:“上春晚对你们意味着什么?”我想,登上央视舞台,是让曾经不敢做梦的乡村孩子,看到了世界的无限可能。更为重要的是,这次展示让乡村孩子坚信,无论何时何地,有梦想并付诸行动,成功的彼岸就在前方。

而在此之前,这样的舞台对村小孩子们而言,仍是遥不可及的梦。在民乐小学里,75%的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跟着父母随迁就读,家庭教育的缺失与乡村环境的落后,让他们自卑又没有归属感。2010年,我刚踏入民乐小学,看到的便是孩子们充满渴求又缺乏自信的目光。

怎样才能唤起乡村孩子内在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呢?

艺术离孩子最近。于是,我和学校领导班子寻找到植根南海本土文化的狮艺武术,确立了“传统文化+特色教育”的模式,以艺术形式再创编、传统文化再创造为脉络,打造狮艺武术与现代舞蹈相融的精品艺术课程。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可贵的教育力量,民乐小学以狮艺武术为切入点,把武术的“精气神”、武者的坚毅果敢,与德育相结合,奠定了乡村孩子的梦想底色。

在多部文艺作品的演绎与浸润下,乡村孩子慢慢对未来有了自信。“文化+教育”模式下的狮艺武术创编,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技艺,更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增强了孩子们的心智。学校以社团构筑梦想阵地,开展艺术研学探究,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开始追梦之旅。

    从小梦想到大教育——

    打破思维藩篱,创设圆梦空间

不管有多忙,每个星期我都会选一到两个中午时间,到学校班级里与孩子们一起吃午饭,与他们谈学习、说梦想,聆听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并为他们创设圆梦空间。

“假如给你一天时间,让你当民乐小学校长,你会改变什么?”席间,我常问孩子们这个问题。

一天,二年级的小朋友周丽梅灵机一动,说:“校长,学校的绿化有点儿少,我想在学校里,添上一面绿化墙,让每个经过的人都会露出微笑。”这个朴实的梦想打动了我,我邀请她道:“你可不可以帮校长到学校各处走走,看哪一面墙适合打造绿化墙?”她像是肩负起了神圣的使命,愉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周丽梅来到校长办公室,自信地告诉我,学校飞鸿馆左边的一面空白的墙最适合绿化,那里经过的人最多。她的眼神很坚定,我决定要守护一个孩子美好的梦。于是,在经过行政班子和教代会论证后,我在星期一国旗下课程上向全校宣布,在飞鸿馆左面打造绿化空间,并邀请周丽梅上台,郑重地把一株植物交到她的手上。“学校的绿化墙,由你种下第一株植物,这是你的梦想,以后绿化墙就由你来守护了。”

等到那面绿化墙郁郁葱葱的时候,墙边多了一块小木牌,上面清晰地刻着一行字:“2018年2月,民乐小学梦想墙工程启动,这是周丽梅小校长提出的梦想。”

孩子们也不乏天马行空的梦,一名叫何万钧的小朋友告诉我,他想把学校篮球场改建为游泳馆。出于对孩子梦想的尊重和保护,我告诉他:“当然可以,你可以考上师范类高校,将来到民乐小学当校长,改变这所学校的空间和布局。”谁知他却突然使劲摇头,问道:“我不想改建游泳馆了,假如我当了校长,你怎么办呢?”我一怔,鼻头一酸,抱住了他。

每一个梦想都包裹着一颗纯真的心,所以,更应该鼓励并包容孩子们天马行空,并帮助他们梦想成真。

    从偶发性到常态化——

    丰富梦想教育载体,铸就生命品质

梦想与未来相连,我曾在新生入学典礼上,给每一个孩子送上了一份意味深长的礼物——“梦想石”。我邀请家长和孩子们在“梦想石”上绘画,并写下自己的梦想,随后珍存在学校风雨连廊的时间胶囊内。毕业后,孩子们可以从时间胶囊里取回“梦想石”,并得到另一块名为“十年之约”的梦想石。

入学之初的约定,成为孩子们六年乃至一生的精神追求。在我看来,学校的教育不能是偶发性发展,而应是常态化的潜移默化,因此,梦想的力量在民乐小学以各种丰富的形式延续。

学校围绕梦想教育,通过小飞鸿父母课堂、少年梦想品质培育、梦想成才通道等多方推进,营造“家、校、社区”三维教育生态环境,促进学生用学习力实现梦想,用文化力扎根梦想。同时,学校以特色教育社团课程推送为基点,以实践课程为抓手,为学生提供梦想土壤和条件。

在民乐小学,有着全方位的赋能培训体系与多维度、多层级的梦想之师学习体系,为的就是让教师成为这群乡村孩子的梦想引路人,在教育过程中,融入梦想教育,让课堂成为学生梦想的发源地。

每个孩子的未来,都是被一个个梦想托起的,而学校的任务,就是为守护孩子们的美好梦想留一处温馨的港湾。

(作者系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民乐小学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0年05月06日第8版 


责编: 杨晓菲

审核: 杨晓菲

守护乡村孩子的梦想之芽

中国教育报 周少伟

2020-05-13 17:10

分割线

责编: 杨晓菲

审核: 杨晓菲

守护乡村孩子的梦想之芽

中国教育报 周少伟

2020-05-13 17:10

分割线

“我梦想,故世界像我梦想的那样存。”法国哲学家加斯东·巴什拉曾用一句关于“梦”的描述,道出了寻梦、逐梦的生命成长之法。梦想之于教育,如生命之活水,它能赋予儿童相信世界无限可能的力量。多年来,作为偏远乡村小学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民乐小学的校长,我努力创设与构建了梦想教育体系与平台,唤醒乡村孩子内心深处敢于做梦、勇于追梦、努力圆梦的力量,让他们去创造、去张扬。

    从不可能到可能——

    创编传统文化,登上春晚大舞台

2014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场景常常浮现在我记忆深处:那一天,在演播大厅的舞台上,灯柱交错,音乐袅袅,著名演员张国立打着快板,用喜庆的曲调唱出了年味浓浓。而与其同台的,正是来自南海民乐小学的4名小演员。他们带着岭南民间传统艺术大头佛,在摇头晃脑的俏皮表演中,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目光。

当时,我带队从北京回来,有人问:“上春晚对你们意味着什么?”我想,登上央视舞台,是让曾经不敢做梦的乡村孩子,看到了世界的无限可能。更为重要的是,这次展示让乡村孩子坚信,无论何时何地,有梦想并付诸行动,成功的彼岸就在前方。

而在此之前,这样的舞台对村小孩子们而言,仍是遥不可及的梦。在民乐小学里,75%的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跟着父母随迁就读,家庭教育的缺失与乡村环境的落后,让他们自卑又没有归属感。2010年,我刚踏入民乐小学,看到的便是孩子们充满渴求又缺乏自信的目光。

怎样才能唤起乡村孩子内在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呢?

艺术离孩子最近。于是,我和学校领导班子寻找到植根南海本土文化的狮艺武术,确立了“传统文化+特色教育”的模式,以艺术形式再创编、传统文化再创造为脉络,打造狮艺武术与现代舞蹈相融的精品艺术课程。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可贵的教育力量,民乐小学以狮艺武术为切入点,把武术的“精气神”、武者的坚毅果敢,与德育相结合,奠定了乡村孩子的梦想底色。

在多部文艺作品的演绎与浸润下,乡村孩子慢慢对未来有了自信。“文化+教育”模式下的狮艺武术创编,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技艺,更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增强了孩子们的心智。学校以社团构筑梦想阵地,开展艺术研学探究,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开始追梦之旅。

    从小梦想到大教育——

    打破思维藩篱,创设圆梦空间

不管有多忙,每个星期我都会选一到两个中午时间,到学校班级里与孩子们一起吃午饭,与他们谈学习、说梦想,聆听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并为他们创设圆梦空间。

“假如给你一天时间,让你当民乐小学校长,你会改变什么?”席间,我常问孩子们这个问题。

一天,二年级的小朋友周丽梅灵机一动,说:“校长,学校的绿化有点儿少,我想在学校里,添上一面绿化墙,让每个经过的人都会露出微笑。”这个朴实的梦想打动了我,我邀请她道:“你可不可以帮校长到学校各处走走,看哪一面墙适合打造绿化墙?”她像是肩负起了神圣的使命,愉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周丽梅来到校长办公室,自信地告诉我,学校飞鸿馆左边的一面空白的墙最适合绿化,那里经过的人最多。她的眼神很坚定,我决定要守护一个孩子美好的梦。于是,在经过行政班子和教代会论证后,我在星期一国旗下课程上向全校宣布,在飞鸿馆左面打造绿化空间,并邀请周丽梅上台,郑重地把一株植物交到她的手上。“学校的绿化墙,由你种下第一株植物,这是你的梦想,以后绿化墙就由你来守护了。”

等到那面绿化墙郁郁葱葱的时候,墙边多了一块小木牌,上面清晰地刻着一行字:“2018年2月,民乐小学梦想墙工程启动,这是周丽梅小校长提出的梦想。”

孩子们也不乏天马行空的梦,一名叫何万钧的小朋友告诉我,他想把学校篮球场改建为游泳馆。出于对孩子梦想的尊重和保护,我告诉他:“当然可以,你可以考上师范类高校,将来到民乐小学当校长,改变这所学校的空间和布局。”谁知他却突然使劲摇头,问道:“我不想改建游泳馆了,假如我当了校长,你怎么办呢?”我一怔,鼻头一酸,抱住了他。

每一个梦想都包裹着一颗纯真的心,所以,更应该鼓励并包容孩子们天马行空,并帮助他们梦想成真。

    从偶发性到常态化——

    丰富梦想教育载体,铸就生命品质

梦想与未来相连,我曾在新生入学典礼上,给每一个孩子送上了一份意味深长的礼物——“梦想石”。我邀请家长和孩子们在“梦想石”上绘画,并写下自己的梦想,随后珍存在学校风雨连廊的时间胶囊内。毕业后,孩子们可以从时间胶囊里取回“梦想石”,并得到另一块名为“十年之约”的梦想石。

入学之初的约定,成为孩子们六年乃至一生的精神追求。在我看来,学校的教育不能是偶发性发展,而应是常态化的潜移默化,因此,梦想的力量在民乐小学以各种丰富的形式延续。

学校围绕梦想教育,通过小飞鸿父母课堂、少年梦想品质培育、梦想成才通道等多方推进,营造“家、校、社区”三维教育生态环境,促进学生用学习力实现梦想,用文化力扎根梦想。同时,学校以特色教育社团课程推送为基点,以实践课程为抓手,为学生提供梦想土壤和条件。

在民乐小学,有着全方位的赋能培训体系与多维度、多层级的梦想之师学习体系,为的就是让教师成为这群乡村孩子的梦想引路人,在教育过程中,融入梦想教育,让课堂成为学生梦想的发源地。

每个孩子的未来,都是被一个个梦想托起的,而学校的任务,就是为守护孩子们的美好梦想留一处温馨的港湾。

(作者系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民乐小学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0年05月06日第8版 


责编: 杨晓菲

审核: 杨晓菲

守护乡村孩子的梦想之芽

-

分割线

责编: 杨晓菲

审核: 杨晓菲

分割线 推荐阅读 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