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记录教育每一天
打开客户端

开辟领军人才培养“新赛道”

中国教育报 张立迁

2021-01-12 10:09

分割线

近日,清华大学发布“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提出一系列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招生办法和选拔举措,类似无须高考、面向全球招生、初三学生也可入学等吸人眼球。在基础学科选拔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打造“不设任何框框的拔尖人才培养特区”,再度成为教育热门话题。

的确,从招生对象这个格外亮眼的列表中不难看出,清华大学在探寻拔尖人才培养路径上已经做出大胆尝试,可谓开辟了领军人才培养的“新赛道”。事实上,国内一些高校针对拔尖人才培养开设“特区”早有实践,其中清华大学即是先行者之一:早在2009年即推出“学堂人才培养计划”,设立了数学班、物理班、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等若干“人才培养特区”,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学术思想活跃、具备国际视野、发展潜力巨大的基础学科领域未来学术领军人才。

相较以往的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清华大学此次发布的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集中体现出几大亮点:一是将招生对象年龄前移,特别优秀的初三学生也可报考;二是打破招生地域类别限制,统一标准,面向全球揽才;三是由学校直接组织招考,设置初评、综合测试、专业测试、体质测试、入围认定、确认和预科培养等七道关卡进行择优选拔。坦白讲,领军人才培养须面向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探寻有别于常规之道,施行不同于惯常之策,坚决破除“五唯”之限。也许有人会说,领军人才岂能是高校里直接培养出来的?这些高校为何执念于此?不可否认,基础学科领域领军人才的诞生出世,的确需要一定时长的孕育,这也正是国际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先生发起该计划的初心所在,那便是要从娃娃抓起,从长计议,力争在我国本土培养出一流数学家。

倘若没有经过细致研究与综合考量,社会往往会将关注点和注意力过于集中在“不设任何框框”“无须参加高考”“人才培养特区”上,难以抓住该计划的真正内核所在,甚至会产生一些误读误解。其实,看似不设任何框框,反倒更加顺应了数学这门学科的特性,更注重学生的未来发展与素质培养。貌似无须参加高考,研读清华大学发布的招生办法后便知,入门门槛不降反升,对学生的考核实为更严、更难。若想闯过上述七道关卡,只有真正的“数学天才”才敢于申请应战。

全球高等教育版图正发生深刻变革,中国大学要站在世界地图前思考办学定位,在高水平国际竞争中培养高层次人才。谈及“人才培养特区”,高校应主动构建“招考—教学—职业发展”的联动机制,聚焦于目标定位的精准性、招考选拔的科学性、培养过程的个性化,以系统、全面激发学生从“人才培养特区”成长为领军人才,在服务国家的伟大进程中成就一流的高度。

而人才培养计划能否成功实施,制胜关键在于目标定位是否精准。丘成桐先生直指该计划的目标定位,就是在中国培养出最顶尖的数学家。顶尖,意味着要开辟出一条精英式、非常规、开创性的拔尖人才培养通道;数学家,则说明其学术水准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在整个基础学科领域发挥重要引流作用。因而,社会大众不必对计划受众对象窄、体制机制突破常规而过于苛责,而应以更大的信任期待、宽容度加以支持。

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而言,最关键的是找对培养对象,发现具有创新潜质的苗子。于是,招考选拔机制能否科学有效,便成为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的重要环节,也是社会公众格外关注的兴趣点。该计划既考查学生多学科的综合素质,又考查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十分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此外,还侧重考查那些能够带领学生在宏大的数学学科中向前走的真问题,而不会考一些偏题、难题、怪题。近年来,国家先后推出“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强基计划”等,真正选拔出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禀赋的青年学子投身基础学科领域,值得点赞。综合作用之下,必定让有潜质的学生找到自己真正热爱、擅长的发展方向,收获快速的成长通道和更大的成长空间。

(作者系天津大学研究生院教师)

责编: 刘亦凡

审核: 刘亦凡

开辟领军人才培养“新赛道”

中国教育报 张立迁

2021-01-12 10:09

分割线

责编: 刘亦凡

审核: 刘亦凡

开辟领军人才培养“新赛道”

中国教育报 张立迁

2021-01-12 10:09

分割线

近日,清华大学发布“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提出一系列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招生办法和选拔举措,类似无须高考、面向全球招生、初三学生也可入学等吸人眼球。在基础学科选拔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打造“不设任何框框的拔尖人才培养特区”,再度成为教育热门话题。

的确,从招生对象这个格外亮眼的列表中不难看出,清华大学在探寻拔尖人才培养路径上已经做出大胆尝试,可谓开辟了领军人才培养的“新赛道”。事实上,国内一些高校针对拔尖人才培养开设“特区”早有实践,其中清华大学即是先行者之一:早在2009年即推出“学堂人才培养计划”,设立了数学班、物理班、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等若干“人才培养特区”,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学术思想活跃、具备国际视野、发展潜力巨大的基础学科领域未来学术领军人才。

相较以往的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清华大学此次发布的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集中体现出几大亮点:一是将招生对象年龄前移,特别优秀的初三学生也可报考;二是打破招生地域类别限制,统一标准,面向全球揽才;三是由学校直接组织招考,设置初评、综合测试、专业测试、体质测试、入围认定、确认和预科培养等七道关卡进行择优选拔。坦白讲,领军人才培养须面向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探寻有别于常规之道,施行不同于惯常之策,坚决破除“五唯”之限。也许有人会说,领军人才岂能是高校里直接培养出来的?这些高校为何执念于此?不可否认,基础学科领域领军人才的诞生出世,的确需要一定时长的孕育,这也正是国际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先生发起该计划的初心所在,那便是要从娃娃抓起,从长计议,力争在我国本土培养出一流数学家。

倘若没有经过细致研究与综合考量,社会往往会将关注点和注意力过于集中在“不设任何框框”“无须参加高考”“人才培养特区”上,难以抓住该计划的真正内核所在,甚至会产生一些误读误解。其实,看似不设任何框框,反倒更加顺应了数学这门学科的特性,更注重学生的未来发展与素质培养。貌似无须参加高考,研读清华大学发布的招生办法后便知,入门门槛不降反升,对学生的考核实为更严、更难。若想闯过上述七道关卡,只有真正的“数学天才”才敢于申请应战。

全球高等教育版图正发生深刻变革,中国大学要站在世界地图前思考办学定位,在高水平国际竞争中培养高层次人才。谈及“人才培养特区”,高校应主动构建“招考—教学—职业发展”的联动机制,聚焦于目标定位的精准性、招考选拔的科学性、培养过程的个性化,以系统、全面激发学生从“人才培养特区”成长为领军人才,在服务国家的伟大进程中成就一流的高度。

而人才培养计划能否成功实施,制胜关键在于目标定位是否精准。丘成桐先生直指该计划的目标定位,就是在中国培养出最顶尖的数学家。顶尖,意味着要开辟出一条精英式、非常规、开创性的拔尖人才培养通道;数学家,则说明其学术水准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在整个基础学科领域发挥重要引流作用。因而,社会大众不必对计划受众对象窄、体制机制突破常规而过于苛责,而应以更大的信任期待、宽容度加以支持。

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而言,最关键的是找对培养对象,发现具有创新潜质的苗子。于是,招考选拔机制能否科学有效,便成为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的重要环节,也是社会公众格外关注的兴趣点。该计划既考查学生多学科的综合素质,又考查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十分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此外,还侧重考查那些能够带领学生在宏大的数学学科中向前走的真问题,而不会考一些偏题、难题、怪题。近年来,国家先后推出“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强基计划”等,真正选拔出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禀赋的青年学子投身基础学科领域,值得点赞。综合作用之下,必定让有潜质的学生找到自己真正热爱、擅长的发展方向,收获快速的成长通道和更大的成长空间。

(作者系天津大学研究生院教师)

责编: 刘亦凡

审核: 刘亦凡

开辟领军人才培养“新赛道”

-

分割线

责编: 刘亦凡

审核: 刘亦凡

分割线 推荐阅读 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