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记录教育每一天
打开客户端

以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关键课程

中国教育报 石国亮

2021-01-05 12:25

分割线

为深入贯彻《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这是推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大举措。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学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实施方案》着眼于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的高度,对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好大中小学思政课作出部署,内容涵盖基本要求、课程目标体系、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材体系建设和组织领导等方面,是一个系统完备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施工图”。

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青少年学生,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条宝贵经验。《实施方案》的最鲜明特色是把握新时代,改革创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四个自信”教育,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在大中小学各学段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和课程教材内容中,建立纵向各学段层层递进、横向各课程密切配合、必修课选修课相互协调的课程教材体系,实现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教材内容的有效贯通。这样的课程目标体系,严格遵循了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充分体现了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目标确定方向,确定课程目标体系是完成培养任务的首要环节。《实施方案》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立足于思政课的政治性属性,对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进行一体化设计,以了解学习、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课程主线,在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修养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目标体系决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反映课程目标体系。《实施方案》根据学生成长规律,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课程体系。在小学及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高中阶段“思想政治”、大学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落实课程目标要求,重点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程,实现整体设计、循序渐进、逐步深化。同时,要求在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前期试点的基础上,率先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

课程内容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实施方案》明确在各学段现有课程内容基础上,重点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进教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法治教育、劳动教育、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等方面内容的全面融入,实现学段纵向衔接、逐层递进,学科、课程协同联动。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实施方案》提出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主要包括:完善教材编审制度,明确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国家教材委员会指导和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统编统审统用;健全一体化教材建设机制,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主编和主要编写人员联席沟通制度,健全一体化教材建设的编审专家库,建立一体化教材建设监测反馈机制;加强教材研究,促进思政课教材的科学性、权威性与针对性、生动性有机结合;构建立体化教材体系,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配套用书的建设和管理,支持、鼓励研制优秀教案、课件和案例,推进数字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库建设。

落实好《实施方案》,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实施方案》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开始,在全国大中小学普遍实施,时间紧,任务重。各地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的高度,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作出具体的实施工作安排,确保取得实效。同时,要超前谋划,组织好教学,培训好教师,使用好教材。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人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编: 刘亦凡

审核: 刘亦凡

以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关键课程

中国教育报 石国亮

2021-01-05 12:25

分割线

责编: 刘亦凡

审核: 刘亦凡

以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关键课程

中国教育报 石国亮

2021-01-05 12:25

分割线

为深入贯彻《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这是推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大举措。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学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实施方案》着眼于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的高度,对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好大中小学思政课作出部署,内容涵盖基本要求、课程目标体系、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材体系建设和组织领导等方面,是一个系统完备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施工图”。

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青少年学生,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条宝贵经验。《实施方案》的最鲜明特色是把握新时代,改革创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四个自信”教育,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在大中小学各学段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和课程教材内容中,建立纵向各学段层层递进、横向各课程密切配合、必修课选修课相互协调的课程教材体系,实现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教材内容的有效贯通。这样的课程目标体系,严格遵循了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充分体现了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目标确定方向,确定课程目标体系是完成培养任务的首要环节。《实施方案》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立足于思政课的政治性属性,对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进行一体化设计,以了解学习、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课程主线,在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修养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目标体系决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反映课程目标体系。《实施方案》根据学生成长规律,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课程体系。在小学及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高中阶段“思想政治”、大学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落实课程目标要求,重点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程,实现整体设计、循序渐进、逐步深化。同时,要求在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前期试点的基础上,率先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

课程内容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实施方案》明确在各学段现有课程内容基础上,重点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进教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法治教育、劳动教育、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等方面内容的全面融入,实现学段纵向衔接、逐层递进,学科、课程协同联动。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实施方案》提出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主要包括:完善教材编审制度,明确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国家教材委员会指导和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统编统审统用;健全一体化教材建设机制,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主编和主要编写人员联席沟通制度,健全一体化教材建设的编审专家库,建立一体化教材建设监测反馈机制;加强教材研究,促进思政课教材的科学性、权威性与针对性、生动性有机结合;构建立体化教材体系,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配套用书的建设和管理,支持、鼓励研制优秀教案、课件和案例,推进数字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库建设。

落实好《实施方案》,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实施方案》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开始,在全国大中小学普遍实施,时间紧,任务重。各地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的高度,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作出具体的实施工作安排,确保取得实效。同时,要超前谋划,组织好教学,培训好教师,使用好教材。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人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编: 刘亦凡

审核: 刘亦凡

以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关键课程

-

分割线

责编: 刘亦凡

审核: 刘亦凡

分割线 推荐阅读 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