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记录教育每一天
打开客户端

疫情防控考验公民法治素养

中国教育报 ​司文超

2020-10-14 23:11

分割线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越是在疫情这种重大突发事件面前,越要坚持依法治理、有序防控。提高疫情防控的法治化水平,提升公民的法治素养,乃是重中之重。法治素养是公民在法治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法治知识、法治思维、法治精神、法治信仰、法治能力、法治行为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因此,公民法治素养培育工作是包含工作主体、对象、内容等多要素的系统工程,涉及规划、实施、评价、保障等多个环节,应当以综合、协调的理念统筹兼顾。培育和提升新时代公民的法治素养,要用好用活疫情防控这堂“大课”。

疫情是检验公民法治素养的“试金石”

无论在疫情防控的初期、关键期,还是在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依法科学有序防控都极为重要。所谓“法安天下”,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亟待加大法治保障力度。

战“疫”面前,人人都有责任和义务,都要自觉参与依法防控的人民战争。但在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一些干部群众暴露出法治观念不强、法治意识淡薄、法治素养较低等问题。比如,隐瞒新冠肺炎病情不报者有之,故意隐瞒行踪、传播新冠病毒者有之,利用自媒体编造、传播虚假疫情信息者有之,谎称身患新冠肺炎、趁机勒索者有之,假借慈善机构为抗击新冠肺炎募捐而中饱私囊者有之,等等。这些行为,既为法律所不容,也扰乱了法治秩序。实践最终亦证明,等待这些以身试法之人的,是法律的严惩和公众舆论的强烈谴责。

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国家颁布实施《民法典》《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加快补齐立法的短板弱项,抓紧修订完善《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及重大突发事件应对和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立法和司法、执法环节至关重要,但公民守法是重中之重。包括领导干部在内的全体公民都应在战“疫”中尊法、学法、用法、护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继续巩固和扩大疫情防控的战略战果,最大程度减少疫情防控期间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障人民合法权益,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

提高公民法治素养的价值意蕴

法治素养是公民的核心素养、必备素养、基本素养。在全面依法治国、疫情防控新形势新要求下,培育和提高公民的法治素养意义重大。

提高公民法治素养是提升国家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能力的迫切需要。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妥善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法治是最有力的工具。在法治社会中,法治素养不仅能促进公民个人的全面发展,还可以通过社会网络有效作用于法治实践。法治素养在公民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安全和应急事件中的功能尤为重要。试想,一个没有良好法治素养的领导干部,如何能有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大考?一个法治素养较低的公民,如何理性面对疫情?

提高公民法治素养是依法科学有序防控的关键。依法防控水平的提高、依法治理能力的提升,乃至全面依法治国的建设,均需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以及疫情防控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培养和造就大批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公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追求。

提高公民法治素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旨归。在疫情防控中,中国人民自觉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由、法治等价值观,争当抗疫战士,构筑防疫的强大防线。无论是法治价值观,还是民主、自由、平等、公正、诚信等价值观,都与法治精神紧密相关。依法科学有序防控的过程中,紧要的是如何以身边人、身边事来教育引导公民将典型案例、鲜活事例所蕴含的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公民在了解世界疫情防控形势和结果对比中,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法治价值观自信,从而更加坚定制度自信。

多措并举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在战“疫”中提升公民的法治素养,既是开展群防群治的有利条件,更是战“疫”的重要成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公民法治素养培育是一项全民参与的系统工程,政府、社会、家庭和学校需要协同发力。

创新法治教育理念。在培育目标上,要从宣传法律知识向养成法治思维、树立法治信仰转变。在工作内容上,要重视法治价值观引领,将工作重心由法律知识传授转向法治价值观培育,实现从重视法律知识、制度到重视法律价值、精神的转变。在方法载体上,要变单向的宣传教育为多向互动,在互动中融入法治精神的深刻内涵,提升公民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综合运用网上线下各类培育载体,开展一系列全面系统、针对性强的法治教育。在评价机制上,要实现法治教育效果科学评估量化,以有效的反馈机制倒逼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改革。

加强法治主题教育。法治主题教育是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的重要载体。相对于传统的法律知识讲授而言,法治主题教育更加注重法治精神、价值观的养成。要进一步拓宽法治主题教育范围,丰富法治主题教育的内容,积极关注广义的法的领域,挖掘运用不同学科知识中的法治元素,以课程法治提升公民法治素养。要不断深化法治主题教育内涵,充分发挥法治素养在综合素养中的基础性、引导性作用,以法治素养丰厚综合素养。在《民法典》《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主题宣传中培育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的实施中增强爱国热情和国家安全观。创新法治主题教育形式,在授课宣讲、典礼仪式等传统形式的基础上,更注重教育客体的体验感、获得感,在潜移默化中培育法治素养。要及时总结依法防控疫情的经验,开展疫情法治主题教育和成果展示推广。

强化法治实践教育。首先要立标准,研究制定法治实践基地的建设标准,明确各方主体的权责,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法治实践教育基地,推广样板基地的先进做法和优秀经验。其次要建平台,充分借助公检法等国家有关部门、律师事务所等社会法律职业团体的平台,为公民提供更多法治实践机会,扩大实践主体的覆盖面,避免浮于表面的法治实践,切实发挥法治实践基地在公民法治素养培育中的重要作用。三是重实效,在日常生活中强化公民的法治实践,如劳动合同的签订、个人所得税的缴纳、商业活动中的维权等,扩大主体实践范围,推动实现法治实践常态化。

建强法治网络阵地。建强法治宣传官媒,鼓励发展法治宣传自媒体,形成官媒、自媒多平台及思想、学术等多维度的法治宣传网络矩阵。一方面,让网络成为法治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利用网络渠道讲授法治知识、讲好法治故事、弘扬法治精神,主动占领法治素养培育的网络高地。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中国政法大学、法制网联合开通在线免费法律培训学习课程,这种做法值得借鉴推广。另一方面,让网络成为依法治国的助力器。利用网络平台,引导公民正确合理地参与法治评论,让公民自觉投入网络环境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开展互动,激发公民参与法治建设的热情。持续激发网络活力,正向引导网络舆论,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建立健全网络监管、舆情引导等制度,营造充满活力、风清气正的法治网络空间。

不断繁荣法治文化。文化是更为深沉持久的力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公民法治素养培育要有良好的法治文化来滋养。因此,要着力繁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将法治文化建设融入文化建设的总布局。教育和引导公民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学习、传承和发展,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坚定法治文化自信。要善于运用微信、微博、微视频等网络信息技术优势,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组织和公民创作导向鲜明、形式新颖、质量上乘的法治文化产品,加大高质量法治文化产品的供给。

总之,要加快完善公民法治素养培育体系,注重发挥培育主体的协同联动作用,切实增强培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取得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全胜、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本文为武汉大学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培育项目成果)

责编: 杨文轶

审核: 杨文轶

疫情防控考验公民法治素养

中国教育报 ​司文超

2020-10-14 23:11

分割线

责编: 杨文轶

审核: 杨文轶

疫情防控考验公民法治素养

中国教育报 ​司文超

2020-10-14 23:11

分割线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越是在疫情这种重大突发事件面前,越要坚持依法治理、有序防控。提高疫情防控的法治化水平,提升公民的法治素养,乃是重中之重。法治素养是公民在法治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法治知识、法治思维、法治精神、法治信仰、法治能力、法治行为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因此,公民法治素养培育工作是包含工作主体、对象、内容等多要素的系统工程,涉及规划、实施、评价、保障等多个环节,应当以综合、协调的理念统筹兼顾。培育和提升新时代公民的法治素养,要用好用活疫情防控这堂“大课”。

疫情是检验公民法治素养的“试金石”

无论在疫情防控的初期、关键期,还是在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依法科学有序防控都极为重要。所谓“法安天下”,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亟待加大法治保障力度。

战“疫”面前,人人都有责任和义务,都要自觉参与依法防控的人民战争。但在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一些干部群众暴露出法治观念不强、法治意识淡薄、法治素养较低等问题。比如,隐瞒新冠肺炎病情不报者有之,故意隐瞒行踪、传播新冠病毒者有之,利用自媒体编造、传播虚假疫情信息者有之,谎称身患新冠肺炎、趁机勒索者有之,假借慈善机构为抗击新冠肺炎募捐而中饱私囊者有之,等等。这些行为,既为法律所不容,也扰乱了法治秩序。实践最终亦证明,等待这些以身试法之人的,是法律的严惩和公众舆论的强烈谴责。

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国家颁布实施《民法典》《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加快补齐立法的短板弱项,抓紧修订完善《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及重大突发事件应对和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立法和司法、执法环节至关重要,但公民守法是重中之重。包括领导干部在内的全体公民都应在战“疫”中尊法、学法、用法、护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继续巩固和扩大疫情防控的战略战果,最大程度减少疫情防控期间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障人民合法权益,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

提高公民法治素养的价值意蕴

法治素养是公民的核心素养、必备素养、基本素养。在全面依法治国、疫情防控新形势新要求下,培育和提高公民的法治素养意义重大。

提高公民法治素养是提升国家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能力的迫切需要。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妥善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法治是最有力的工具。在法治社会中,法治素养不仅能促进公民个人的全面发展,还可以通过社会网络有效作用于法治实践。法治素养在公民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安全和应急事件中的功能尤为重要。试想,一个没有良好法治素养的领导干部,如何能有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大考?一个法治素养较低的公民,如何理性面对疫情?

提高公民法治素养是依法科学有序防控的关键。依法防控水平的提高、依法治理能力的提升,乃至全面依法治国的建设,均需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以及疫情防控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培养和造就大批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公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追求。

提高公民法治素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旨归。在疫情防控中,中国人民自觉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由、法治等价值观,争当抗疫战士,构筑防疫的强大防线。无论是法治价值观,还是民主、自由、平等、公正、诚信等价值观,都与法治精神紧密相关。依法科学有序防控的过程中,紧要的是如何以身边人、身边事来教育引导公民将典型案例、鲜活事例所蕴含的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公民在了解世界疫情防控形势和结果对比中,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法治价值观自信,从而更加坚定制度自信。

多措并举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在战“疫”中提升公民的法治素养,既是开展群防群治的有利条件,更是战“疫”的重要成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公民法治素养培育是一项全民参与的系统工程,政府、社会、家庭和学校需要协同发力。

创新法治教育理念。在培育目标上,要从宣传法律知识向养成法治思维、树立法治信仰转变。在工作内容上,要重视法治价值观引领,将工作重心由法律知识传授转向法治价值观培育,实现从重视法律知识、制度到重视法律价值、精神的转变。在方法载体上,要变单向的宣传教育为多向互动,在互动中融入法治精神的深刻内涵,提升公民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综合运用网上线下各类培育载体,开展一系列全面系统、针对性强的法治教育。在评价机制上,要实现法治教育效果科学评估量化,以有效的反馈机制倒逼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改革。

加强法治主题教育。法治主题教育是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的重要载体。相对于传统的法律知识讲授而言,法治主题教育更加注重法治精神、价值观的养成。要进一步拓宽法治主题教育范围,丰富法治主题教育的内容,积极关注广义的法的领域,挖掘运用不同学科知识中的法治元素,以课程法治提升公民法治素养。要不断深化法治主题教育内涵,充分发挥法治素养在综合素养中的基础性、引导性作用,以法治素养丰厚综合素养。在《民法典》《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主题宣传中培育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的实施中增强爱国热情和国家安全观。创新法治主题教育形式,在授课宣讲、典礼仪式等传统形式的基础上,更注重教育客体的体验感、获得感,在潜移默化中培育法治素养。要及时总结依法防控疫情的经验,开展疫情法治主题教育和成果展示推广。

强化法治实践教育。首先要立标准,研究制定法治实践基地的建设标准,明确各方主体的权责,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法治实践教育基地,推广样板基地的先进做法和优秀经验。其次要建平台,充分借助公检法等国家有关部门、律师事务所等社会法律职业团体的平台,为公民提供更多法治实践机会,扩大实践主体的覆盖面,避免浮于表面的法治实践,切实发挥法治实践基地在公民法治素养培育中的重要作用。三是重实效,在日常生活中强化公民的法治实践,如劳动合同的签订、个人所得税的缴纳、商业活动中的维权等,扩大主体实践范围,推动实现法治实践常态化。

建强法治网络阵地。建强法治宣传官媒,鼓励发展法治宣传自媒体,形成官媒、自媒多平台及思想、学术等多维度的法治宣传网络矩阵。一方面,让网络成为法治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利用网络渠道讲授法治知识、讲好法治故事、弘扬法治精神,主动占领法治素养培育的网络高地。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中国政法大学、法制网联合开通在线免费法律培训学习课程,这种做法值得借鉴推广。另一方面,让网络成为依法治国的助力器。利用网络平台,引导公民正确合理地参与法治评论,让公民自觉投入网络环境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开展互动,激发公民参与法治建设的热情。持续激发网络活力,正向引导网络舆论,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建立健全网络监管、舆情引导等制度,营造充满活力、风清气正的法治网络空间。

不断繁荣法治文化。文化是更为深沉持久的力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公民法治素养培育要有良好的法治文化来滋养。因此,要着力繁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将法治文化建设融入文化建设的总布局。教育和引导公民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学习、传承和发展,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坚定法治文化自信。要善于运用微信、微博、微视频等网络信息技术优势,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组织和公民创作导向鲜明、形式新颖、质量上乘的法治文化产品,加大高质量法治文化产品的供给。

总之,要加快完善公民法治素养培育体系,注重发挥培育主体的协同联动作用,切实增强培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取得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全胜、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本文为武汉大学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培育项目成果)

责编: 杨文轶

审核: 杨文轶

疫情防控考验公民法治素养

-

分割线

责编: 杨文轶

审核: 杨文轶

分割线 推荐阅读 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