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记录教育每一天
打开客户端

北京市密云区“名校长工作室”探索学校优质发展支点

2020-06-24 13:49

分割线

本报记者 李萍    “学校地处密云核心区,家长对好学校的要求比较高。以前,学校的教师觉得学校牌子好、不愁生源,近年来家长对优质教育需求不断增长,学校越来越意识到理念突破、改变和创新的紧迫性。”3年前,北京市密云区第三中学校长王立敏面临这样的棘手问题。而彼时,密云区新城子中学校长赵小强、不老屯中学校长李子臣正在苦恼学校的文化建设问题。

“每所学校都有各自的问题,有些是共性问题,有些是特色问题,但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依靠校长单打独斗,群策群力才是关键,这也是工作室成立的原因之一。”北京市育英学校密云分校校长李志欣说。

2018年3月,为补齐区域内教育短板,形成区域内教育合力,推动区域内名校长建设工程实施,探索一条新型的名校长成长之路,北京市密云区教委成立了第二届名校长工作室,由特级教师、北京市育英学校密云分校校长李志欣担任校长工作室领衔人,王立敏、赵小强、李子臣与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密云分校校长王立柱、河南寨中学校长张玉淑、巨各庄中学校长王建东均为工作室成员。

李志欣介绍说:“工作室七所成员校中有密云区最优质的城内学校,有城乡接合部薄弱学校,有城乡一体化集团化办学模式学校,还有山区农村学校,可以说,几乎囊括了全区各种样态的初中校。”因此,当务之急是找到各类学校发展的共性问题,同时又需根据各自校情,明确各所学校优质发展的支点。

工作室成立后,李志欣按照“课题带动、任务驱动、专家促动、自我创动”的原则,设计了专家、校长、教师多方参与、协作培养机制。工作室聘请专家对七所成员校进行了第一次现场“体检”——通过听校长汇报、进教室听课、访谈问卷、查阅档案资料、观察学校环境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了解成员校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个性化建议。

工作室专家入校诊断后发现,各学校本身做了很多工作,理念也不落后,教师干劲十足,教育效果也不错。但是,文化理念、制度建设、课程与教学、师生成长等方面缺乏一致性逻辑的梳理与建构,几所学校呈现出面貌基本一致、特色不突出、内涵欠深刻的问题,无法凝练成具有独特性、新颖性和时效性的提升方案。

“成员校形形色色的实践与探索,就像一粒粒散落的珍珠,满校园里无序滚动。”意识到成员校存在的办学理念与课程体系断层问题,李志欣决定从文化入手,助各成员校走上优质发展之路。

工作室组织成员校校长走进彼此学校,为各校文化建设出谋划策。例如,不老屯中学的特色是“省思文化”,成员校其他校长在观摩学校课堂后,积极帮助不老屯中学梳理提炼“省思文化”,提出通过“双师课堂”让“省思文化”落实到课程与教学改革当中的建议。

李子臣说:“‘双师课堂’的尝试,使‘省思文化’的建设有了抓手和方向,将学校的‘省思文化’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此外,河南寨中学的“新幸福教育”文化、新城子中学的“逐本教育”文化、密云三中的“精彩教育”文化以及育英学校密云分校的“全学习”生态文化等建设,经过工作室研讨、修改后都正在稳步推进之中,已经初见成效。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李志欣认为,除了文化建设外,校长自身素养的提升也是学校优质发展的前提。他认为,阅读少、缺乏理论积淀是制约校长成为专家型校长的关键因素。因此,自工作室成立后,阅读就成为了工作室的常态化活动。“一群不爱读书的人去逼着学生读书,这才是教育的问题所在。”

“无论怎么借助外力,你自己必须成长。”王立敏说,这是李志欣在工作室活动过程中的口头禅。她介绍,在工作室的阅读氛围推动下,她将阅读打造成学校特色课程,以阅读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学生成绩提升了,低分段人数明显减少。

“每所学校都应该构建独特的学校文化,都应该有具体的培养目标,每一位校长都应该驱动自主成长引擎。”李志欣表示,依托名校长工作室的学习,有信心引领学校培育出独特的学校文化,往名校道路上发展,并在专业发展上更加科学、更加专业、更加有情怀。

目前,在李志欣与各成员校多次磨合研讨中,各学校已找到并确定了符合自己学校传统文化、发展实际的课题,如“全学习”课程改革与育人模式创新实践研究、精彩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幸福教育理念的心成长研究、行动学习实践研究、基于省思特质的学校文化研究、唤醒教育实践研究、逐本教育实践研究等。

“明确校长的专业在哪儿,工作室抓住了关键。”工作室特聘指导专家季俊昌说,校长工作室工作参与主体多元,不仅实现了校长的成长,还辐射到学校教学干部、一线教师,对于促进区域教育的整体优质均衡发展,作出了扎扎实实的贡献。

责编: 杨文轶

审核: 杨文轶

北京市密云区“名校长工作室”探索学校优质发展支点

2020-06-24 13:49

分割线

责编: 杨文轶

审核: 杨文轶

北京市密云区“名校长工作室”探索学校优质发展支点

2020-06-24 13:49

分割线

本报记者 李萍    “学校地处密云核心区,家长对好学校的要求比较高。以前,学校的教师觉得学校牌子好、不愁生源,近年来家长对优质教育需求不断增长,学校越来越意识到理念突破、改变和创新的紧迫性。”3年前,北京市密云区第三中学校长王立敏面临这样的棘手问题。而彼时,密云区新城子中学校长赵小强、不老屯中学校长李子臣正在苦恼学校的文化建设问题。

“每所学校都有各自的问题,有些是共性问题,有些是特色问题,但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依靠校长单打独斗,群策群力才是关键,这也是工作室成立的原因之一。”北京市育英学校密云分校校长李志欣说。

2018年3月,为补齐区域内教育短板,形成区域内教育合力,推动区域内名校长建设工程实施,探索一条新型的名校长成长之路,北京市密云区教委成立了第二届名校长工作室,由特级教师、北京市育英学校密云分校校长李志欣担任校长工作室领衔人,王立敏、赵小强、李子臣与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密云分校校长王立柱、河南寨中学校长张玉淑、巨各庄中学校长王建东均为工作室成员。

李志欣介绍说:“工作室七所成员校中有密云区最优质的城内学校,有城乡接合部薄弱学校,有城乡一体化集团化办学模式学校,还有山区农村学校,可以说,几乎囊括了全区各种样态的初中校。”因此,当务之急是找到各类学校发展的共性问题,同时又需根据各自校情,明确各所学校优质发展的支点。

工作室成立后,李志欣按照“课题带动、任务驱动、专家促动、自我创动”的原则,设计了专家、校长、教师多方参与、协作培养机制。工作室聘请专家对七所成员校进行了第一次现场“体检”——通过听校长汇报、进教室听课、访谈问卷、查阅档案资料、观察学校环境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了解成员校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个性化建议。

工作室专家入校诊断后发现,各学校本身做了很多工作,理念也不落后,教师干劲十足,教育效果也不错。但是,文化理念、制度建设、课程与教学、师生成长等方面缺乏一致性逻辑的梳理与建构,几所学校呈现出面貌基本一致、特色不突出、内涵欠深刻的问题,无法凝练成具有独特性、新颖性和时效性的提升方案。

“成员校形形色色的实践与探索,就像一粒粒散落的珍珠,满校园里无序滚动。”意识到成员校存在的办学理念与课程体系断层问题,李志欣决定从文化入手,助各成员校走上优质发展之路。

工作室组织成员校校长走进彼此学校,为各校文化建设出谋划策。例如,不老屯中学的特色是“省思文化”,成员校其他校长在观摩学校课堂后,积极帮助不老屯中学梳理提炼“省思文化”,提出通过“双师课堂”让“省思文化”落实到课程与教学改革当中的建议。

李子臣说:“‘双师课堂’的尝试,使‘省思文化’的建设有了抓手和方向,将学校的‘省思文化’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此外,河南寨中学的“新幸福教育”文化、新城子中学的“逐本教育”文化、密云三中的“精彩教育”文化以及育英学校密云分校的“全学习”生态文化等建设,经过工作室研讨、修改后都正在稳步推进之中,已经初见成效。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李志欣认为,除了文化建设外,校长自身素养的提升也是学校优质发展的前提。他认为,阅读少、缺乏理论积淀是制约校长成为专家型校长的关键因素。因此,自工作室成立后,阅读就成为了工作室的常态化活动。“一群不爱读书的人去逼着学生读书,这才是教育的问题所在。”

“无论怎么借助外力,你自己必须成长。”王立敏说,这是李志欣在工作室活动过程中的口头禅。她介绍,在工作室的阅读氛围推动下,她将阅读打造成学校特色课程,以阅读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学生成绩提升了,低分段人数明显减少。

“每所学校都应该构建独特的学校文化,都应该有具体的培养目标,每一位校长都应该驱动自主成长引擎。”李志欣表示,依托名校长工作室的学习,有信心引领学校培育出独特的学校文化,往名校道路上发展,并在专业发展上更加科学、更加专业、更加有情怀。

目前,在李志欣与各成员校多次磨合研讨中,各学校已找到并确定了符合自己学校传统文化、发展实际的课题,如“全学习”课程改革与育人模式创新实践研究、精彩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幸福教育理念的心成长研究、行动学习实践研究、基于省思特质的学校文化研究、唤醒教育实践研究、逐本教育实践研究等。

“明确校长的专业在哪儿,工作室抓住了关键。”工作室特聘指导专家季俊昌说,校长工作室工作参与主体多元,不仅实现了校长的成长,还辐射到学校教学干部、一线教师,对于促进区域教育的整体优质均衡发展,作出了扎扎实实的贡献。

责编: 杨文轶

审核: 杨文轶

北京市密云区“名校长工作室”探索学校优质发展支点

-

分割线

责编: 杨文轶

审核: 杨文轶

分割线 推荐阅读 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