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记录教育每一天
打开客户端

“农村教育现代化——宏观与微观的协同变革”学术研讨会召开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2020-10-31 13:26

分割线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讯(记者 李澈)10月17至18日,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在吉林长春举办了“农村教育现代化——宏观与微观的协同变革”学术研讨会,国内农村教育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在会上开展10余场专题报告。

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宏观变革报告主要围绕“十四五”时期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教育现代化需要重视的问题、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治理体系及农村校长领导力、农村教师的师资供给政策等方面进行展开。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教授以《“十四五”农村教育发展的若干方略》为题作报告,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农村教育要顺应国家经济发展大势,参考国际农村教育经验做法,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文件精神,提升农村中小学品质,鼓励因地制宜、改革创新探索,做好“十四五”期间农村教育相关工作的谋划。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范先佐教授从努力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重视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及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等方面分析了农村教育现代化需要关注和重视的几个问题。

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教授认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在于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有特色、更富活力、更有效率的教育体系,并提出构建适切性、协调性的教育体系,建设主动性、能动性的教育体系,人性化、个性化的教育体系,泛在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及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体系。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邬志辉教授作了题为《农村校长在地化教育领导力:为何与何为》的学术报告,从农村校长在地化领导力的核心要素、价值和实践逻辑3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秦玉友教授作了题为《农村义务教师师资供给与供给侧改革》的学术报告,从农村义务教育师资供给与改革概览,农村教育师资供给的政策基础与分析框架构建,农村教育师资供给现状与改进空间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微观变革报告主要围绕乡村学校发展的困境、难点和具体实践等方面进行展开。

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孙杰远教授作了题为《新时代乡村学校发展的困境与突破:基于广西的场域分析与实践范式》学术汇报,对广西乡村学校发展困境进行研判,在调研中总结广西乡村学校实践范式与改革突破。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杨卫安教授作了题为《“共享发展”理念下乡村小规模学校课程开设的师资难题及解决思路》报告。他认为,编制和经费的双重约束导致小规模学校教师数量难充足,多元主体分散决策导致小规模学校部分学科教师难补全结合,基于“共享发展”理念,有利于解决教育资源不足形成的制度障碍,规避分散式决策的风险,解决克服小规模学校内外部环境的劣势所造成的师资质量不高的难题。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葛新斌教授从“知识鸿沟”的视角出发作了题为《城乡教师“新数字鸿沟”之缘由与弥合路径探讨》的学术报告,从城乡教师“新数字鸿沟”的外部溯源和内因剖析对城乡教师“新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构建城乡均衡化的信息化保障机制,创设良好的学校信息化支撑环境,形成教育信息化的恰当认知及提升教师自主信息化专业能力的城乡教师“新数字鸿沟”的弥合路径。

邬志辉教授进行会议总结时提出三点认识:一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必须依赖多主体的协同变革;二农村教育的现代化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和特定的约束条件下进行的,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因地制宜办教育;三农村教育的现代化要彰显农村教育自身的主体性、自觉性,突出特色。

责编: 李澈

审核: 李澈

“农村教育现代化——宏观与微观的协同变革”学术研讨会召开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2020-10-31 13:26

分割线

责编: 李澈

审核: 李澈

“农村教育现代化——宏观与微观的协同变革”学术研讨会召开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2020-10-31 13:26

分割线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讯(记者 李澈)10月17至18日,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在吉林长春举办了“农村教育现代化——宏观与微观的协同变革”学术研讨会,国内农村教育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在会上开展10余场专题报告。

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宏观变革报告主要围绕“十四五”时期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教育现代化需要重视的问题、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治理体系及农村校长领导力、农村教师的师资供给政策等方面进行展开。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教授以《“十四五”农村教育发展的若干方略》为题作报告,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农村教育要顺应国家经济发展大势,参考国际农村教育经验做法,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文件精神,提升农村中小学品质,鼓励因地制宜、改革创新探索,做好“十四五”期间农村教育相关工作的谋划。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范先佐教授从努力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重视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及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等方面分析了农村教育现代化需要关注和重视的几个问题。

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教授认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在于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有特色、更富活力、更有效率的教育体系,并提出构建适切性、协调性的教育体系,建设主动性、能动性的教育体系,人性化、个性化的教育体系,泛在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及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体系。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邬志辉教授作了题为《农村校长在地化教育领导力:为何与何为》的学术报告,从农村校长在地化领导力的核心要素、价值和实践逻辑3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秦玉友教授作了题为《农村义务教师师资供给与供给侧改革》的学术报告,从农村义务教育师资供给与改革概览,农村教育师资供给的政策基础与分析框架构建,农村教育师资供给现状与改进空间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微观变革报告主要围绕乡村学校发展的困境、难点和具体实践等方面进行展开。

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孙杰远教授作了题为《新时代乡村学校发展的困境与突破:基于广西的场域分析与实践范式》学术汇报,对广西乡村学校发展困境进行研判,在调研中总结广西乡村学校实践范式与改革突破。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杨卫安教授作了题为《“共享发展”理念下乡村小规模学校课程开设的师资难题及解决思路》报告。他认为,编制和经费的双重约束导致小规模学校教师数量难充足,多元主体分散决策导致小规模学校部分学科教师难补全结合,基于“共享发展”理念,有利于解决教育资源不足形成的制度障碍,规避分散式决策的风险,解决克服小规模学校内外部环境的劣势所造成的师资质量不高的难题。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葛新斌教授从“知识鸿沟”的视角出发作了题为《城乡教师“新数字鸿沟”之缘由与弥合路径探讨》的学术报告,从城乡教师“新数字鸿沟”的外部溯源和内因剖析对城乡教师“新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构建城乡均衡化的信息化保障机制,创设良好的学校信息化支撑环境,形成教育信息化的恰当认知及提升教师自主信息化专业能力的城乡教师“新数字鸿沟”的弥合路径。

邬志辉教授进行会议总结时提出三点认识:一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必须依赖多主体的协同变革;二农村教育的现代化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和特定的约束条件下进行的,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因地制宜办教育;三农村教育的现代化要彰显农村教育自身的主体性、自觉性,突出特色。

责编: 李澈

审核: 李澈

“农村教育现代化——宏观与微观的协同变革”学术研讨会召开

-

分割线

责编: 李澈

审核: 李澈

分割线 推荐阅读 分割线